立冬宜敛藏 | 北风潜入悄无踪,未品秋浓已立冬
浏览: 更新时间:2024-03-11
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:"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"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
"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",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
重敛藏,宜静养
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。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"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冬季天气寒冷,万物都处于收敛闭藏的状态,动物要冬眠,树木叶落。冬天的作息安排,应该是早睡晚起,避开阴寒之气,等太阳升起,有了阳光再出来活动。
自立冬开始,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,由降变藏。人感应天地气机变化,身体的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。肾精是人体的根本,所以冬日养生当重视阳气的敛藏,无扰乎阳,无耗其精。
立 冬 饮 食
立冬,阳气潜藏,阴气渐盛。这一天不仅代表着冬天来临,更标志着万物收藏,规避寒冷。经过一年的辛劳,精气损耗,此时须进补培元。立冬一候"水始冰",在北方,水泽开始结冰了。
人的身体是小宇宙,健康的人,此时身体的阳气逐渐收藏到了肚脐以下,下半身也增温了。
立冬要补冬。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,一为立冬,一为冬至,在这两天补肾,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炖羊肉的时候,加点白萝卜,润肺,可清除滞留在体内的虚火,中和羊肉的热性。
从今天开始,冬日要睡得早,起得晚,睡觉是人修养生息、养精蓄锐的过程,是收藏、吸收能量的过程,白天则是能量释放的过程。一张一弛,阴阳和谐。
立冬后尤忌熬夜,小孩子冬夜不宜晚于21点入眠。要经常熬夜的人,建议你把子时(23:00-1:00)的觉一定睡好了,然后早起几个小时处理事务。
立冬后忌夜跑,严重伤阴。夜跑这种剧烈运动,跟熬夜一样非常伤阴,伤阴的后果有长痘痘、失眠、脱发、皮肤粗糙等,时间长了白天会感到疲乏。
立冬后多晒太阳,背日光而坐,这是最直接的补阳法,胜似喝参汤。人体的后背是多条经络的必经之路,后背经过阳光的照射,变的暖暖的,经络就会畅通,阳气也会变足。一个立冬晒下来,你会发现疲劳感慢慢消失,白天精力充足,晚上睡眠状况也会变好。